2017-2019年度

 

高志勇:副教授


现为国际SCI期刊Minerals(影响因子2.088)和Physicochemical Problems of Mineral Processing(影响因子0.901)编委,Minerals期刊Flotation Chemistry专辑客座主编,《矿产保护与利用》编委,中国矿物加工理事会副秘书长。2011年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6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排名第2、第6和第8)、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排名第8),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排名第1),优秀会议论文奖2项。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在Langmuir、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受邀在国内外权威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2次、特邀报告2次,担任论坛主席2次。

主要学术贡献及成就如下:

1. 首次建立了矿物(材料)表面断裂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准则,系统计算和研究了属于不同晶系和不同化学组成矿物的表面断裂键,发现了矿物(材料)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呈正相关性的相对普适性规律,提出了利用矿物(材料)表面断裂键性质准确预测矿物(材料)的常见暴露面、表面电性及表面质点反应活性的学术观点。系统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矿物表面断裂键理论。发表于Chemical Physics Letters(2016, 660: 87-92)的文献评论道,“The broken bonding density (Db) index proposed by Gao高志勇提出了表面断裂键密度(Db)指数的概念。The Db method has shown certain value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accuracy in basic systems由于Db(分析表面稳定性)方法对于基本体系的简单性和准确性—此方法体现出特定的价值,the method showed a fast way to start the surfaces studies这是开展表面研究的一种快速方法”。

2. 发现含钙矿物各晶面的亲水性与表面断裂键密度呈正相关性,得到了接触角测试结果和润湿功计算结果的验证;发现矿物表面Ca(或Al)活性位点的未饱和配位键能(未饱和配位键数×单个配位键的键能)与活性位点的反应活性呈正相关性,得到了DFT模拟计算及表面力实测结果的验证;发现白钨矿三个常见暴露面的负电性程度与表面活性氧密度呈正相关性,得到了AFM测量和XPS测试结果的验证;发现矿物常暴露面上活性质点的活性与空间排布决定浮选药剂的选择性吸附行为,得到了AFM和XPS实测结果的验证。系统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含钙矿物晶体各向异性理论。该理论指导筛选并设计了多种含钙矿物浮选的绿色捕收剂和抑制剂,并成功工业应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4, 49(5): 1931-1946)的文献评论道,我们关于微-纳米结构表面上润湿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为调控各向异性的润湿性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方向(provided useful theoretical directions for)。发表于英国地质学会会刊(2015, 416: SP416-979)的文章评论为,志勇等研究表明,方解石晶体表现出润湿性的各向异性,可通过表面断裂键密度和Ca活性质点密度来解释,为润湿性与表面化学之间的直接关联性提供了证据(provide evidence of a direct relation)。

秘书处办公室地点: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中国金属学会)

电话:010-65260492   010-65133925   邮箱:amac@csm.org.cn

备案号:京ICP备0603613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