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蒙蒙:中级职称
本人自2008年以来一直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不同方法获得形貌均匀可控、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以期在白光固态照明等领域获得应用。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科技部973项目(2010CB327704)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1433110),目前在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与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1. 制备了多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无机发光材料,提出了利用敏化剂和激活剂离子之间的部分能量传递以及不同激活离子共掺杂的方法来调节材料发光颜色,并在多种单一基质中实现了多色发光;开发出一些新型高效显示用发光材料,其发光亮度、显色性等性能指标超过现有商用材料;此外利用晶体场理论,通过晶格调控的方法实现了发光颜色可控调节。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 Soc. Rev.、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著名核心期刊上。其中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杂志Chem. Soc. Rev. (2014, 43, 1372;影响因子为33.383)题为 “How to produce white light in a single-phase host? ” 的综述论文到目前共被引用 140次,入选ESI热点论文(hot paper)和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
2. 利用简单通用的水热技术制备出多种均匀纳/微米稀土发光材料,实现了对材料尺寸和形貌可控调节,揭示了材料的形成机理、发光颜色的调节以及发光性质与材料形貌、尺寸的依赖关系,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Inorg. Chem.、Dalton Trans.上,并被Adv. Funct. Mater.与Dalton Trans.杂志选作封面介绍。
3. 将软化学合成与氨气氮化法相结合,成功制备出氮(氧)化物发光材料,可以有效的在常压较低温度下制备出具有均匀球形形貌的氮(氧)化物发光材料,大大降低了氮氧化物的合成温度与条件,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质,相关工作已发表在J. Mater. Chem. C, Inorg. Chem.等上面。
所参与的“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在显示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项目获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发光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如2014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荧光粉的国际交流会议“The Phosphor Safari 2014和2013南京全国发光会议等;至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包括影响因子IF >10.0 论文2篇 (其中一篇IF > 30),6.0 < IF < 10 论文3篇,3.0 < IF < 6.0 论文12篇,截至目前共被引用581次(其中他引550余次),单篇第一作者论文(Chem. Soc. Rev. (2014, 43, 1372) 被引用140次并入选ESI热点论文,并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